Posts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You see things vacationing on a motorcycle in a way tha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In a car you're always in a compartment, and because you're used to it you don't realize that through that car window everything you see is just more TV. You're a passive observer and it is all moving by you boringly in a frame.  On a cycle the frame is gone. You're completely in contact with it all. You're in a scene , not just watching it anymore, and the sense of presence is overwhelming. That concrete whizzing by five inches below your foot is the real thing, the same stuff you walk on, it's right there, so blurred you can't focus on it, yet you can put you foot down and touch it anytime, and the ...
 Is perceived reality, or a sizable chunk of it, really an illusion? - Why Buddhism Is True 
时间的矛盾 表面上看来,当下时刻就是现在发生的事。但眼前发生的事一直在改变,所以看起来好像每一天你的生活都充满了上千个时刻,而各种不同的事情发生在其中。时间被视为一连串无止境的时刻,有些时刻好,有些不好。然而,如果你更仔细地观察,也就是说,从你就近的经验来看,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很多不同时刻。你会发现永远都 只有“这一刻 ”。 生命永远是在当下。你的整个生命都是在这不间断的当下展开的。过去或未来时刻只存在于你的回忆或是期待之中,而当你回忆或期待的时候,你也是在当下时刻思考过去或未来,也就是在眼前这一刻思考着它们。 那为什么看起来好像有很多时刻呢?因为当下时刻与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内容,混淆了。 当下的空间,与发生在那个空间中的事情混淆了。当下时刻与其内容的混淆,不仅造成了时间的幻相,也创造了小我的幻相。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来说,我们怎么可能否认时间的真实性呢?你需要时间,才能从此处到彼处、烧一顿饭、建造一栋房子、读这本书。你也需要时间成长,学习新事物。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好像需要时间。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受制于时间,然而,它们的发生却都是在当下。这就是矛盾所在。 不管你怎么看,到处都有时间确实存在的间接证据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一个烂苹果,还有,你在浴室镜子中看到的面孔,相较于三十年前的照片,也是证据。但是你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你从未经历时间的本身。你所经历的都只是当下时刻,或是说,只经历到当下发生的事。如果需要直接的证据才能证明时间存在的话,那么,时间就是不存在的,而当下是永远存在的。 《一个新世界: 唤醒内在的力量》
"History isn't the study of the past; it is the study of change. History teaches us what remains the same, what changes and how things change. ... History is not deterministic, and the future will be shaped by the choices we all make in coming years."  - Nexus by Yuval Noah Harari  A book is a nexus between author and readers. It is a link connecting many minds together, which exists only when it is read. 
我脑袋中的声音并不是我, 脑袋里的声音有它自己的生命 大部分的人受制于那个声音;他们被思想占有,被心智占有 因为心智被过去所制约,你因而被迫不断地重复演出过去 你的注意力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以念头的形式存在于心智之中 ”我“这个字,具体再现了最大的一个谬误和最深的一个真理——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 真正的身份是无形无相的,是无所不在的临在,是在所有形相、所有认同之前就存在的本体 - The New Earth by Eckhart Tolle 
 "我称之为“内在身体”的东西,其实不是真实的身体,它是一个 生命能量 ,介于 形相 和 无形 之间的桥梁。养成习惯尽可能常常去感受你的内在身体。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不需要闭上眼睛才能感觉它了。举例来说,试试看你是否能够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感觉内在身体。看起来它好像是矛盾的:当你和你的内在身体联结时,你就不再去认同你的身体,也不会认同于你的心智。也就是说,你不再认同于形相,而是从对有形的认同转移到对无形的认同,也就是对本体的认同,这才是你真正的本质身份。 身体觉知 不但可以让你 安住 在 当下时刻 ,它也是可以 跳出小我 桎梏的大门。它同时可以强化你的免疫系统和身体的自愈力。" The New Earth 
我们通过感知接触世界、通过语言来诠释世界、通过思想来理解世界。思想以语言为媒介。语言是门艺术,但也有其局限性,最简单的是一词多义,一意多词;或是有的思想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存在。如唐玄奘在翻译《心经》时,坚持对般若波罗蜜多保持直译,是为了避免将“般若”所代表的 超越知识或者聪明、消除各种各样对事物的分别与执著误解为 中文语义中的智慧,即 聪明、知识丰富 。至今我们日常用语中还保留了很多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来自印度佛教的外来语,部分原因是中文当时没有对应的语义和词汇。